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小学四年级上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庐山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指导学习第二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单元主题是: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学诗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苏轼最爱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苏轼游览了庐山,他很认真的观察了庐山,发现庐山险峻和柔丽,它的雄奇秀险令苏轼感触很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
  (解诗题)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请个别同学朗读诗歌。自有朗读,理解诗句中的字词。
  学生对字词质疑,学习小伙伴互相解决,或者由老师解决。
  (抓字眼)
  出示庐山图。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我站在远处看,庐山    ;
  我站在近处看,庐山    ;
  我站在高处看,庐山    ;
  我站在低处看,庐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庐山的真面)。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交流对这句诗句的看法。
  反复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节奏,和快慢。
 
三、回忆总结刚才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四、作业
  默写全诗。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