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讲话稿-向毛泽东学读书

文章来源
学科吧课件

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讲话稿:向毛泽东学读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最近看到学校天桥挂了一条横幅“多读书一定不吃亏”,有所触动。正巧,今天,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3周年的日子,所以在这特别的日子,就和大家聊一个话题:向毛泽东学读书。
1893年,那是甲午战争的前一年,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16岁离开韶山的时候,改了首诗留给父亲,诗里写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层峦叠嶂的韶山冲到举世瞩目的天安门广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伟人光辉的足迹。
一直以来,人们试图寻找毛泽东成功的奥秘。其中原因固然很多,比如他志向远大、信念坚定,不懈奋斗、顺应潮流等等,但是,他学而不倦、博学多才显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过:“我所认识的伟大领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伟大领袖。他说过:“读书是我终身的爱好。”
那么,我们青少年要向毛泽东学读书,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呢?我认为:
第一、读书贵在坚持
在湖南一师期间,毛泽东作过一幅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不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他始终坚持读书学习。据说毛泽东睡的床与众不同,差不多有两米宽,睡一小半,剩一大半摆书,摆满了各种书,可以随手拿出一本书就看。
第二、不动笔墨不看书。
勤动笔墨使毛泽东养成了手中无笔不读书的习惯。他喜欢把读书心得批注到书本的字里行间。他圈划批注最多的书是《二十四史》。1952年,他购置了一套《二十四史》,共有3279卷,约4000万字,850册。毛泽东用24年时间把这套书至少全部读过一遍。书中做了各种标记,另写有批注文字的共有198条,3583个字。还有个趣事,50年代中期,毛泽东让大儿媳刘松林找熟人借了小仲马的名著,毛泽东看完后让她去还。接过书一看,她傻眼了,书上画满了圈圈、点点,有的地方还作了眉批。还书时她也不敢吭气,唯恐人家不收。当时听到这件事的人都笑了,笑话刘松林太幼稚。
第三、注重独立思考。
毛泽东非常信奉孟子的说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强调读书要学思结合。读《三国演义》等书时,毛泽东就反复思考,这些书中讲的都是文官、武将,从来没有人把农民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去正面塑造。为什么呢?他苦思冥想了两年多,终于明白了作者著书立意就是歌颂统治者、治国者,农民是历代王朝的社会底层,是被压迫者、被统治者,当然不可能成为主人公。于是,毛泽东开始认真反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底谁是真正的主人这个重大历史命题。
第四、勤学好问,虚心求教。
毛泽东提倡读书要甘当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求学期间,湖南一师聚集了一批有名望的老师,毛泽东经常向他们请教,杨昌济是他最敬佩的老师,几乎每周都要去杨老师家中求教。
第五、博览群书、拓展知识面
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古今中外,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著作到资产阶级著作,无所不读。1958年9月的一天,在行进的列车中,毛泽东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冶金工业的书。陪同视察的张治中诧异地问他:“你也要钻研科技的书?”毛泽东说:“是呀,人的知识面要宽些。”他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
同学们,关于读书的作用,毛泽东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他说:“(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多年的读书生涯,使毛泽东身上带着一种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和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折服人的感觉和思维。1975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他们出来后说:我见到一个在十里之外都能够呼吸到他个性的人。
同学们,请相信“多读书一定不吃亏”,让我们一起向毛泽东学习,学习他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共勉,这句话是1951年国庆,毛泽东接见安徽代表团时,在送给代表团小成员的笔记本上题的8个字,这8个字后来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那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
学科吧课件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