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读书明德公益课堂三周年庆典讲话提纲

文章来源
学科吧课件

读书明德”公益课堂三周年庆典讲话提纲


  时间过得真快,在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坚守下,“读书明德”公益课堂已走过了整整三年。经过认真地梳理,我惊奇地发现,我们这个3岁小课堂,一周不过诵读经典两小时,成绩竟然如此之大,成效竟然如此显著,成果竟然如此丰硕!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所读经典的数量惊人。《弟子规》《论语》《了凡四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总字数14万多,《论语》我们读的是节选,《了凡四训》“积善之方”部分我们没作重点诵读,《中庸》只学了一半,这样算下来,我们诵读了10万字。10万字,如果是白话文,真没有什么了不起,一本二三百页的书而已,可我们读的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华的文言文;10万字,如果是简单地读一遍,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一天读不完,三天保证没问题,可我们是几十遍、上百遍地读;10万字,如果我们仅仅是诵读,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凡识字的人,都能读,而我们不仅能熟读,而且有些能背、能解,尤其能照着去做。这不是简单的10万字,这是古代人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用来考取功名的《四书》《五经》的重要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我们在家庭、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学问。所以,我们应为自己鼓掌!

  第二,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得惊人。得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要领之后,大家不拘限于课堂每周两小时的诵读,很多回到家还加紧诵读,通过增加诵读遍数,来提高理解能力;我们诵读经典没有以学说话、学写文章为目的的,但这高度凝练、优美的文言文读多了,学员们竟然将经典运用得游刃有余、炉火纯青,大家分享时的语言水平和文字水平都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提高;同学们中有的竟然可以独立地开设课堂(李梅的电台国学讲堂、吴晓燕的鼎峰大厦、余海英的文博国学幼儿园、孙景梅的东阁幼儿园、韩月芹的又一村大酒店、陈苏芹帼国创业协会、杨林庆的《论语》讲堂等),能主持,能讲解,有的已成为全市炙手的讲师,为学校、幼儿园、医院、企业等讲课,丰富这些单位文化的同时,创造和传播着社会正能量,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

  第三,经典带给我们的好处惊人。《太上感应篇》上说:“视善、语善、行善,一日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我们这个三年的小课堂,一年得其要领,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大为改观。我们的学员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修养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善良,越来越大度,越来越能包容,越来越愿意奉献付出帮助他人,越来越幸福。刚才大家也听到了,发言的几位就是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幸福全家的真实例子,他们没有求神拜佛,没有找大师指点迷津,也没有花高昂的学费去进修去探索,只是读了几部经典,然后按古圣先贤的教诲一条一条地做而已。他们有的从原来的坏脾气,变为现在的好脾气;有的从原来的“总想着自己却百般受挫、屡屡失败”,变为现在的“为他人着想、不考虑自己或很少考虑自己,却一切变得顺利”;有的以前对父母(公婆、岳父母)不够恭敬或付出了却有抱怨情绪,现在却能甘心情愿地,自觉、主动、用心地对父母(公婆、岳父母)尽孝,不仅孝父母的身,而且还孝父母的心、父母的性、父母的言、父母的色。发言的这几位是这个课堂的学员代表,是课堂的一个缩影,时间关系其他学员没捞着分享,我知道的,他们中有的学员从原来的女强人,变为现在职场上的能人、家庭中贤妻良母;有的从原来夫妻关系、姊妹关系紧张,变为现在的关系和睦、融洽;有的则通过自己德性的提高,将不听话、不好管的儿女感化了过来。

  如果在座的学员还没有感受到这种神奇,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要么没达到诵读的量,要么没有按照所学的去做。如果我们真能将经典几十遍上百遍地读,然后,按照古圣先贤的教诲,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践行,我们一定会有一种与圣贤“互联网”的感觉,读着读着,做着做着,我们会觉着古圣先贤时刻跟随着你,古圣先贤的教诲随时回响在我们的耳边,随时提醒、点拨我们,教我们正确的做人做事方法,告诫我们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帮助我们破解心中的迷惑。如,当兄弟姊妹间有了摩擦或矛盾时,《弟子规》中的“兄弟睦,孝在中”会劝导我们:兄弟闹不和,让父母不开心,就是不孝,要谦让!如,当我们有了贪心,想占公家或他人便宜时,《大学》中的“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会警示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占的不占,不该要的不要!如,当我欲将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安排给别人时,《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会及时提醒我们:换位思考,不要为难别人。如,当我们因某人或某事不愉快时,《孟子》中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会立马警告我:不许埋怨别人,自己肯定有做得不当之处。如,当家族中有人要修祖谱、修祖坟、建祠堂而缺少资金时,《中庸》中的“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及《论语》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等会告诉我们:这是最能积功累德的上好事情,行动吧!如,当我们在名利上有欲求时,《大学》中“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易经》中的“厚德载物”等会坚定我们的信心:去恶存善,埋头做吧,该来的一定会来!如果德行不够,想也没用,即使来了也守不住……古圣先贤的教诲是良师益友,是行动指南,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只要按照古圣先贤的教导,从孝亲敬祖、和睦婚姻、尊重生命、取财有道、教书育人等方面去培养德性,真的能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追马不如种草”、“鲜花盛开,蝴蝶自来”、“我若精彩,天自安排”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古圣先贤所谓的“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这就是古圣先贤所谓的“至诚如神”!它比互联网更快更便捷更有效,它不需开什么机、按什么健、绑什么卡,只需将心归到“道”上,如习主席演讲时所说“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行,必得善果!心存至善,人生必有一块祥云”!

  同学们,发展心理学上说,孩子的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3岁前,一个是7岁前,说的是人的个性特点健康与否,3岁就奠定了基础,而决定人一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需要看7岁时的状况,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在想,我们的课堂已经顺利地走过了三年,其个性特点和健康状况已成雏形,要想定性或影响我们的一生,也需要7年的时间吧?我和陈总的初步计划是10年,也就是说再坚持学习7年,如果大家对课堂有信心,欢迎大家共同坚持、共同坚守、共同见证。祝愿大家因课堂而美丽而快乐而幸福!

  感谢上天的厚爱让我们遇见传统文化!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有工作的平台,还有学习的机会!感谢陪伴我们读书的所有老师和学员!感谢为课堂付出的社会各界朋友!

文章来源
学科吧课件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