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制度 >> 学校制度 内容页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条例

 为贯彻落实“科研兴校”战略思想,创办特色学校,提升办学品位,为进一步增强全校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正确理解搞好教育科研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辨证关系,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育科研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特制订本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导工程,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新的生长点。
  第二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坚持把教育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育科研来源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又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经常开展群众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教育科研意识和开展教育科研,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搞好教育科研不仅使教育方法更趋科学性、合理性、人文性,使学生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使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促进广大教师由学者型教师向研究型、创新型教师转变。
  第四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是每一位教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教师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主力军。行政领导、各股室负责人以及教研组长都要以身作则,各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要积极参与科研,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求真务实,做好表率作用。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以教科研室为龙头,加强对教科研的计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和经费管理,围绕教科研工作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和监督作用。
  第六条学校成立教科研室,具体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考评。
  第七条条件成熟后,学校实行兼职教科员制度,由教科研室负责人提名,学校行政讨论聘任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2至3人为学校兼职教科员,协助教科研室开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第八条学校教科研工作受省教科院、市教科所、县教科室等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三章教科研队伍管理
  第九条行政领导、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县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必须带头开展教科研工作,切实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实践,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主持一项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和教科管理水平。
  第十条全校学科专任教师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一项校级以上(含校级)课题(或专题)研究。
  第十一条学校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培养并形成一支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会科研、能科研、善科研的教科研骨干队伍。
  第十二条对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老师在评优、评先、职评、晋级和提拔等方面予以优先。
  第四章课题管理
  第十三条课题的申报。1.教科研室负责制定学校教育科研课题(或专题)年度规划,于学年初向全校公布,教师可在该规划内向学校申报课题(或专题),教师也可自选课题(或专题)向学校申报;2.教科研室负责及时转发省、市、县教科部门科研规划,教师可在有关规划基础上申报课题,教科研室初步审定后协助教师向省、市、县教科部门(教育科研规划办)申报立项;3.凡申报课题,必须有明确的课题内容、研究目的、方法手段、实施步骤,进行该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县级以上课题要填写《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呈报教科研室;4.教科研室负责学校申报国家、省、市、县级课题,可以由教科研室根据需要确定课题主持人,组建课题组;5.课题的选择应依据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原则;6.校级课题(或专题)研究时间一般为一年。
  第十四条课题立项。教师申报县级以上课题直接提交教科研室,教科研室负责审核,同意后上报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第十五条课题研究。1。申报课题的个人或课题组原则上应按研究计划和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如有重大变化,应报教科研室批准;2。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会议或活动,应通知教科研室,教科研室协助组织;3。县级以上课题应在每学期末向教科研室提交一份研究进展报告和下学期工作安排计划;4。凡不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不能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或严重违反本管理条例的个人或课题组,教科研室将报请学校批准撤销其课题立项资格。
  第十六条课题结题和研究成果。1。课题结束时,个人或课题组须向教科研室提交结题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由教科研室组织人员进行评估、鉴定和验收;2。对已经结题的课题,教科研室负责收集、整理汇编成教育科研成果集。同时将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进行推广,通过公开教学、专题研讨、论文推荐、媒体宣传等不同形式进行宣传推介,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促进教改深化,教育发展;3。县级以上的课题结题和科研成果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保障
  第十七条时间保障:学校每学期安排时间,开展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经验交流等教科研活动;课题组每半月安排时间开展各种研讨活动。
  第十八条经费保障:学校从实际需要出发,每学年拨配科研专项经费,用于科研调查、交流、实验、资料、评奖、出成果集、物品购置等开支,保证教科研工作正常开展。
  第十九条人员保障:全校每位教师必须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乐于承担教育科研课题(或专题。)
  第七章科研成果的奖励
  第二十条 凡本校教职员工在本学年度进行的县级以上由正规行政部门(不含社会群团组织)组织评选获奖的科研成果均可报教科研室审阅并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 申报的科研成果形式一般是各类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含正规刊物上发表的)、经验总结、课堂教学竞赛等。无论哪种形式,必须是自己研究的成果。
  第二十二条 科研成果奖奖项、奖金根据各时期相关政策和学校实际而定,获奖成果除给予一定奖金外,还作为业务考评、晋升、评优的依据,同时给予相应加分。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条例由学校教育科研室负责解释。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