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制度 >> 宣传标语 内容页

第五中学学校简介

  第五中学学校简介

  z第五中学创办于1924年,当时的社会贤达选址于城区中心(今胜利路中段)的四贤祠,秉贤风育子弟,兴办了z公学;1942年更名为z私立中山中学,1956年改名为z第五中学,1988年又更名为z中山中学;1996年被评定为z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校;1999年秋季高、初中分离分设,高中部乔迁至梅山校区,校名沿用z第五中学;2005年3月学校被确认为z省一级达标重点高级中学;2011年7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区,校址位于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每年11月12日为z五中校庆日。

  办学伊始,虽条件极差,但有社会各界开明人士积极支持帮助,又有名师朱铁苍、郭风、吴景宏、宋元模、林振新等加盟,组成当时z最强大的教学阵容,广大师生发扬“文献名邦”的优良传统,奋力进取,取得可喜成绩。

  解放后,学校回归人民怀抱。知名人士林文豪首任校长,鼎新革故,上下同心,全面提高学校工作效率,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先进的教学行政经验在全国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上专题介绍。1958年至1960年,学校连续三年凭其优秀的办学成绩荣获省高考红旗。1962年列为晋江地区重点中学。

  学校不仅培养出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英勇牺牲的杨杞松、宋启康等烈士,也培养出在现代化建设中担任中央党政领导职务的陈光毅、陈兰通等;校园中还走出颇有建树的知名专家学者黄克清、方锦清、谢玉坎以及军队高级将领郑炳清等。此外,至今仍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及英雄人物更是不胜枚举。而学校的发展也得到了热心桑梓、情系故园的众多校友的无私支持。

  2011年7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区,现址位于市区凤凰山(即南山)之麓,南湖之滨,为z文脉所在。公元458年,“南湖三先生”郑露、郑庄、郑淑在此地筑“湖山书堂”,讲学授徒,开启莆仙地域乃至闽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端。校园占地面积208亩,建筑面积86681M2,南邻万达广场及城厢区政府,北临南湖公园,东接荔城大道,西有千年古刹广化寺,周边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优越;新校区高起点、高规格建设,布局合理,规划清晰,各楼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文化氛围浓郁,硬件设施先进,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居全省一流水平。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奋勇拼搏,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经省教育厅批准, 今年z五中“中加国际班”开始招生,全市第二家开启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学校现有56个班级,学生总数2993人;教工30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共42名,占教师总数16.4%。这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学者型专家型名师队伍,在本地本校发挥着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广受学生、同行和领导的好评。

  学校以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为抓手,全面提升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质量。以研究把握新时期学生特点和利用学校资源为重点,开发系列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特色,彰显教育个性,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德育课程以育人为本,重视实践体验,关注合作互动和过程资源共享;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矫正问题行为,注重心理策略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长教育课程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普及家长教育知识,形成家校育人合力。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山花文学社、春晖广播站、记者站、印时话剧社、悠海驿站、蕞彩画社、心理辅导社、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明督导队等学生社团为载体,为学生练翅试飞提供广阔天地。以校园文化艺术节、合唱节、诗歌节、话剧节、体育节、校运会等为平台,为学生施展才华张扬个性搭建各种舞台,从而形成具有五中历史人文底蕴和时代精神风貌的办学内涵和办学特色。

  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全校师生共同奋斗,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声望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z省文明学校、z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z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z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z省模范职工之家、z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z省花园式单位、z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z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学校、z省女职工

TAG标签: 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