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6、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7、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7

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编辑推荐]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中国学科吧(jsfw8.com)分享了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供您参考!

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收成不好,荒年

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胜:尽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憾:遗憾,不满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郑重

解析:“谨”是“认真从事”的意思。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①然后解而送之于官②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C项“之”,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A项“然”,①代词,这样;②助词,形容词词尾。B项“而”,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D项“于”,①介词,给;②介词,对于。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谨庠序之教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解析:A项,“颁”同“斑”;B项,“涂”同“途”;D项,“无”同“勿”。

答案:C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6、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7、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7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A项,王:为王;B项,树:种植;C项,衣:穿);D项,发,动词,开仓救济,无活用现象。

答案:D

5.下列各句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非我也,岁也D.树之以桑

解析:A、D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B项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B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2)(那些人)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啊。

(3)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又有什么不同呢?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6、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7、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7

二、阅读鉴赏(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木

棒。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夺不餍           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修:治理

C.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挞:打击

D.王往而征之征:讨伐

解析:“修”意为“学习”。

答案:B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6、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7、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7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无后乎     ②其皆出于此乎

B.①以刃与政,有以异乎②失其所与,不知

C.①为其像人而用之也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①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解析:A项“其”,都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B项“与”,①连词,和、同;②动词,结交、依附。C项“为”,①介词,因为;②介词,被。D项“以”,①连词,来;②介词,把。

答案:A

9.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

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②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④省刑罚,薄税敛 ⑤仁者无敌 ⑥愿为死者一洗之

A.①②⑤B.②③⑥

C.①④⑤D.③④⑥

解析:②是间接体现;③是仲尼的话;⑥是梁惠王的话。

答案:C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6、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7、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7

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孟子面对梁惠王的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解析:C项,“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说法错误,原文是假设秦、楚君王的行为,而非梁惠王自身行为。

答案:C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6、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7、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7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和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这不过是因为俑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饥饿至死呢?”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三、表达交流(15分

)

12.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转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5分)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6、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7、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7

参考答案: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13.《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保护耕地,刻不容缓。/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兴山水园林城,建生态宜居市。/眼中有绿色,心中才快乐。

14.某外国文化代表团来华访问,请你为外国友人写一段介绍孟子的文字,内容要涉及孟子所处的时代,孟子的思想主张及意义,孟子的性格及论辩艺术,不少于8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在遥远的战国时代,齐鲁大地上,诞生了一位儒家圣人——孟子。为了给那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百姓争得“衣帛食肉”“不饥不寒”的安乐生活,孟子背着“以民为本”的行囊,积极奔走号呼于各国诸侯间。他机智敏锐的论辩艺术和独立高尚的人格,不愧为两千年来士大夫的楷模。

以上就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为您准备的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同类热门:

高中xxxx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

    以上《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