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听课心得 内容页

“江南访学·以课会友”听课心得

  4月7日至11日,我有幸跟随常务校长周文强带领的“江南访学·以课会友”参观学习考察团到江苏凤翔实验中学、江苏南菁高级中学、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参观学习,所到之处优越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育设施、凸显的文化底蕴、全面而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精致高效的团队,至为震撼。

  所见所闻所感颇多,就语文课堂教学感慨良多,兹录于后,聊以共享。

  深化课程改革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带动起来,找到学习的自信心。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人和人之间在和谐关系基础上开展的实践活动,因此以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放在“人”的身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践行目中有人的教学实践。

  这是我所观摩到课堂教学的总的感受,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有效教学是“减负提质”的必由之路。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z校长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不是缺少什么,而是“过度教学”。教师“越位”的情况很普遍。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习”,而不是“替学生学习”,

  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有效教学,是河西分校课堂教学的最大特色。

  观摩z老师执教《社戏》目标简洁,生生互动,课堂效果好。回馈教学,联系自身,感触颇深:

  1.集中时间,突破重点。

  一堂课时间有限,对所有的问题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合理安排时间。对于一般问题只需一笔带过;对于重点,要花大力气大时间,反复揉,直到弄懂弄透为止。一篇文章有一般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亮点。解读文本要“深入浅出”,深入研究,反复思考,做到“胸中有丘壑”,然后跳出文本,拎出一二个亮点,作为学习重点;或根据单元学习目标,统筹全局,系统安排各篇课文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各篇课文的侧重点,这些侧重点就是课堂教学重点。重点找到了,就集中有效的时间去研究重点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这样,课堂时间就得到了合理而充分的利用,课堂效率就会提高。

  z老师执教《社戏》,精读归航偷豆这一情节,作人物赏析,集中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突破了教学重点,课堂效率高。

  2.惜时如金,讲问有度。

  课堂讲解提问要高效,课堂提问就要有度,一不能滥问,搞“满堂问”,虚张声势营造“虚假繁荣”局面。提问要精,为教学目标而问,为重点难点而问,解决了问题就能完成任务。二不能乱问,盲无目的,随机提问或一再无效地追问乱问,严重脱离中心,不知所“问”。提问有准备,有设计,要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深入文本。对于课堂生成,要抓住灵感的火花,有智慧的问,循循善诱地问,往主问题上引。

  z老师引导学生赏析人物,设置主问题:“你喜欢哪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以一问而贯穿整堂课,在合适的追问中引导学生完成人物赏析。

  3.留有余地,有效拓展。

  一篇课文不需要面面俱到,不能怕学生这样没掌握,那样没掌握,一堂课的时间容量没那么大,相似的或类似的问题,解决其中的一个,其他问题放手让学生在课外解决。一篇课文,精彩的地方有很多,引导学生分析品味时,不能每一处都去品,不能一字一句上过细分析,选择一二处,师生共同探讨品位,在分析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其他的放到课外让学生自己品位。分析文章内容要留有余地,不能对号入座,要给学生留有想像的空间,让学生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实施有效迁移,什么都讲了,讲的太直白了,就浪费了时间。

  z老师执教《社戏》,长文短教,旧文新教,难文浅教,定位简洁的目标,降低难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放开手让学生互动,很好地达成了人物赏析,同时引导学生写作“什么样的性格,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

  二、课堂教学要以问题来驱动教学流程。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生生对话,都要依靠问题来推进。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取决于教学问题的科学设计。问题设计要“接地气”——合乎学生学段特点、合乎文本旨意、合乎教学整体设计。问题忌刁钻,越简洁越好。

  1.问题要指向文本阅读的核心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不是几个朋友之间的“漫话”,它的中心任务是要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必须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实现自己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z老师执教《社戏》赏析人物,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喜欢哪一个人物?”这一问题的设计,直接把课堂对话的内容引到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这一核心内容上。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就要和小说文本展开对话,理解双喜的心细如发、聪明伶俐,阿发的热情友爱,六一公公的老实厚道,淳朴好客。

  2.问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之间的水平对话。

  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在对话实践中扮演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中,仅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垂直对话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水平对话。课堂主问题的设计在起始阶段仍然是师生之间的垂直对话,但它的最终目标却在引发学生之间的水平对话。只有引发学生之间思维和心灵的碰撞,才能生出智慧的火花。

  z老师执教《社戏》赏析人物,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六一公公遇到的是阿发而不是双喜,六一公公会怎么说?”学生纵说纷纭,但教师的一句追问,“说话可以不看对象吗?”进一步引发学生之间的对话讨论。教师在学生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六一公公淳朴乡民的形象。

  3.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矛盾智慧的迸发。

  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席”的任务在于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几十个学生坐在那里,平静得像无风的池塘。怎样才能使这池春水产生波澜呢?这时需要有人投下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就是教师的主问题。

TAG标签: 听课心得